2022年5月4日,《人民日报》和《文汇报》分别以《00后退役军人大学生 青春在抗疫一线闪光》《青春在上海抗疫一线中闪光 !他们是“00后”退役军人大学生》为题对我校学前教育系陆陈嘉澔和经管系檀志鹏两位同学在抗疫一线的闪光事迹进行了报道。
檀志鹏是我校经管系2021级会计1班学生,曾经服役于东部战区海军某部队。一家三口,父亲天天在街道抗疫,他与母亲都是小区志愿者。获悉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招募令后,他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成为所在退役军人志愿者小组中唯一的“00后”,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了由宝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应急先锋队,前往宝山合德食品有限公司支援。尽管保障食品供应的任务并不难,但重复的动作与物资的重量也使得他筋疲力尽。在经过大家一段时间的合力努力下,当地疫情逐渐好转之时,他又自愿报名前往宝山区疫情最严重的张庙街镇泗塘一村做志愿者。在那里,他被分配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炎炎夏日,他身着大白防护服,汗珠从脸颊划过,热气在防护服中不断游走。在协助过程中,他的喉咙因大声维持秩序而嘶哑,他的皮肤因长时间流汗与不透气而红肿,但他始终毫不退缩,坚决完成防疫任务,分秒必争为社会面清零贡献力量。彰显军人担当,展示我校退役大学生风采,以实际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军人本色,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作为一名青年,为社会做贡献,是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希望能够在志愿服务中磨练意志。”这是檀志鹏做志愿者前的请战宣言。檀志鹏用青春诠释着自己的战疫担当,充分展示了一名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风采,并于2022年6月荣获宝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颁发的宝山区退役军人抗疫志愿服务证书。
2020级学前教育1班陆陈嘉澔曾是一名空军战士。4月,陆陈嘉澔主动响应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的志愿者招募令,并被编入上海北外滩亚朵隔离酒店信息组。三人小组承担着该隔离酒店所有信息报表的统计、制作与汇总,以及辅助医疗组等工作。面对各类多达几十项的表单数据,还有完全陌生的疾控专业名词,他凭着空军战士的严谨和细致,将错综复杂的报表和数据理顺,并提议增加数据核对程序,确保每天的上报率准确无误。陆陈嘉澔所在的信息组里,其它两名同志相继被隔离,信息组仅存陆陈嘉澔唯一一名战斗员。在补替志愿者暂未到岗的情况下,他独自扛下了原本三个人的活,而此时的他,已在几天前因过度劳累诱发了扁桃腺炎。第二天陆陈嘉澔也被判为密接者就地隔离。但他独自一人边隔离边值守,克服困难,超负荷坚守岗位,一直坚持到3天后替补志愿者到岗。当为期14天隔离结束时,表现出色的陆陈嘉澔被点名表扬。而本该回去休息的他看到组里还是人手不足,陆陈嘉澔又毫不犹豫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抗疫战斗中。为了“不落一户、不落一人”,陆陈嘉澔认真仔细做好隔离居民核酸检测信息核对和物品分拣派送的工作、检测的进程及时通知到住户家中,确保核酸采样检测全员覆盖、物资配送及时。虽然独自一人边隔离边值守,但他自己尽量克服困难,超负荷坚守岗位,极尽所能,默默付出,以自己的方式为防控疫情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的奉献!
《东方教育时报》专题报道我院李占才工作室主持人李占才教授
2021年12月8日,《东方教育时报》三版以《他让高校思政课变得如此有魅力 上海济光学院李占才工作室主持人李占才带领教师打造“接地气”“入人心”的思政课堂》为题,报道了我院李占才工作室主持人李占才教授。
《新民晚报》客户端以《上海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党建共建提升育人水平》为题
报道在我院举行的上海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党建共建工作推进会
新民晚报客户端以《上海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党建共建提升育人水平》为题报道在我院举行的上海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党建共建工作推进会。全文报道如下:
上海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党建共建提升育人水平
新民晚报讯 (记者 王蔚)上海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党建共建工作推进会昨天在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会议进一步总结和梳理了上海民办高校党建共建的经验。
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工委副书记王庆以及本市17所民办高校党委书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济光学院党委书记姜富明主持。同济大学和济光学院两校进行了党建共建协议续签。
民办高校作为高校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近年来,在市教卫党委和民办高校党工委的领导下,上海民办高校党组织积极创新和谋划,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上,通过与公办大学党建共建,共享优质资源,促进了专业发展、才培养方面、师资队伍素质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建、思政育人工作水平,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会上,济光学院通过视频与专题报告的形式全面回顾了与同济大学三年党建共建历程,详细介绍了两校在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夯实基层共建联建基础、党建引领与专业帮扶有机结合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近年来与各公办高校结对共建工作结合自身的发展交流了经验与体会。
同济大学与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党建共建,在平台、人才、专业上深度融合,大力帮扶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冯身洪在讲话中说,下阶段两校党建共建工作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凝聚共识、持续实践探索,构建一个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活动共抓、符合两校工作实际的共建机制,进一步发挥同济大学的平台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双方党建和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事业实现更大进步。
市教卫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说,各民办高校要凝聚思想共识,围绕质量抓共建,从本校党建工作“小循环”到上海高校党建工作的“大循坏”,向公办学校学习先进经验,通过党建共建提升党建质量,搭建党建引领学校发展、促进能力提升、助力学生成长的平台,在思想共学、组织共建、品牌共筑、成效共享等方面加强互动联动。
会议要求未来上海民办高校要进一步以党建共建为突破口,纵深推进公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开辟新思路、拓展新领域,探索新路径,提升新水平,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上观新闻》客户端报道提及了同济大学与我院“大手拉小手”党建共建工作
《上观新闻》6月7日“教育在线”文章《沪西地理老师去浦东陈列馆备课,百门示范课百集空中课堂都用了这部最好教科书》报道提及了同济大学与我院“大手拉小手”党建共建工作。报道内容节选:
【最鲜活教材内容入耳入脑入心】
政治课始终是“主阵地”,让最鲜活的教材内容入耳入脑入心。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苏百泉讲述着高一学生必修的一节课。他以上海解放的史实为切入点,通过“情境活动化”,引导学生们广泛参与课前调查、建构知识逻辑、书写论证提纲……
不少学生找到了一张珍贵的照片——早上起床,上海老百姓推开门窗,看到了一排排睡在马路边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不由感慨:“上海解放时,连自来水和交通都没受影响,城市完整留给了人民。”苏百泉认为,课堂上,学生们就是这样通过一项项证据的查找,对党的人民性形成了“实证”层面的认知。“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努力让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到了大学,“人民城市”也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周凯的授课主题。他以杨浦滨江发电厂、自来水厂华丽变身为富有现代都市气息的博物馆和滨江驿站为例,向大学生提出问题:上海如何将曾经的“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发展秀场”?
在为大二学生上课时,周凯让大多是工科背景的学子深思:建设人民城市还存在哪些“卡脖子”的问题——请结合自身专业,畅想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人民城市建设?他表示,“让他们学深一点、学以致用,解决青年人应当‘怎么看’和‘怎么办’的关键问题。”
在上海,一大批高校教师、专家、学者主动投身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上海市委党史学习教育专家宣讲团”中,超过70%成员来自高校。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说,作为高校党委书记和党史研究者,不仅在学校对老师、学生讲,也在党政机关、企业、社区讲了很多场,“每次基层宣讲都是一次对党史的新认识、新感悟。”
“大手牵小手”,一起学党史。随着同济大学和济光学院两校续签党建共建协议,沪上达成“公民共建”的高校已达10对,参与共建的民办高校已超过全市半数。通过与名校合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师博导工作室等,这些民办高校与公办大学共享优质资源,促进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和思政育人水平。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展示我院艺术设计系《红色之旅—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船精神》文创作品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快闪频道常设置顶头条: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展示我院艺术设计系《红色之旅—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船精神》文创作品。
《新民晚报》客户端以《为上海地铁1号线做一张“红色地图”》为题报道了
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与我院建筑系发布共同设计制作的“上海地铁1号线红色地图”
《新民晚报》客户端以《为上海地铁1号线做一张“红色地图”》为题报道了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与我院建筑系发布共同设计制作的“上海地铁1号线红色地图”。全文报道如下: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报道咪咕杯第3届中国大学生飞镖联赛(总决赛) 我校王永怀同学总积分排名全国第三
2022年1月2日-3日,咪咕杯第3届中国大学生飞镖联赛(总决赛)在荆楚理工学院举行。在总决赛比赛中,我校队员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经管系2019级工商管理班王永怀同学,一人获得两个项目冠军。总积分排名,全国第三名。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佐证材料:
青浦卫健新声发布公众号报道我校艺术设计系教师郭宇宙在方舱医院担任志愿者
《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媒体客户端报道我校檀志鹏、陆陈嘉澔抗疫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