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3 思政队伍
10)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专门队伍建设。按照师生比1:350标准,核定思政课教师队伍;按照师生比1:150标准,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少数民族师生比1:50标准,配齐少数民族辅导员;按照师生比1:3000标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2分)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重视内部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内部思政理论学习,提升全体人员的政治修养。学校探索建立了由思政课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兼职教授组成的“核心团队”、“主体团队”、“协同团队”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体系。除13位专职教师外,聘请了多位校外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教师及优秀辅导员等兼任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根据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要求,保证思政课教学课时开足开齐。思政课学生实践教学经费落实到位,为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条件。思政教师学习考察费每年能落实。目前思政部校内专兼职教师共26人,副教授1人,中级4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同向同行,老中青结合、传帮带相融,队伍结构合理;按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央专项巡视整改要求,思政部目前师生比为1:355。每年每位思政专职教师参加教育部及上海市各类培训不少于3次;完成上海市民创b类项目子项目2项、校内教研项目2项,晨光计划1项。
学校注重推进思政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通过与同济马院的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将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上海市其他学校的优质资源“引进来”,提升思政课的教师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公民办党建共建、科研教学资源共享共研等途径进一步夯实教师队伍理论素养。加强思政教师能力提升培训,2021年思政部教师在认真做好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依托同济大学马院强大的科研力量,由名师指导青年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参与项目建设,提升思政部教育教学建设水平及自身理论素养,强化科研能力,及时将教学与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并公开发表。思政部教师硕果累累,经统计本年度思政教师已公开发表论文 6 篇,课题项目共计 6 项。在教学科研之余,青年教师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加上海市所举办的各类比赛,还有青年老师作为上海高职高专思政课巡讲团的成员,走进兄弟院校开展思政示范课巡讲,加强了校际之间的交流。
思政部1名教师参加2021年全国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2022年组织25人次参加上海市教委下发的各项培训,派遣1名教师参加上海市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1位教师参加了第22019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专题研修班,1位教师参加了第22035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专题研修班,开展了暑期教师在线培训工作以及新思想课程培训工作,在本市高职高专院校公开展示示范课4次,2位教师发表了3篇论文,联合4所院校召开了在线课程建设研讨会,邀请全国思政联盟的副秘书长参与思政部主办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教学展示交流会。我校1名老师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立项资助,另有3位教师获上海市高职高专思政专项课题立项。2023年,思政部召开了1次《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会,1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全体思政教师参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23年版教师使用培训,派遣1名教师参加2023 年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专题研修班,1名教师参加2023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5名思政部教师参加全国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获得校内教研项目立项1项,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建课题1项。2023年4月中旬,思政教师队伍赴下姜村学习调研,结合调研活动撰写思政课教学案例。2023年6月下旬,思政部4名教师参加学校“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党性教育活动 ,赴西柏坡、正定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专题培训。
新教师岗前培训
辅导员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比赛、辅导员理论宣讲比赛
2023年4月思政部专职教师队伍与《形势与政策》讲师团下姜村学习调研活动
学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坚持1:150配齐配强辅导员,辅导员均为党员, 每年根据学院需求做好招录计划,目前生师比为1:141。按照学校人员录用有关规定,按“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做好面试、考察、岗前培训、试用等招聘录用各环节工作。定期分析学生思想状况,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坚持辅导员日常培训与专题研讨相结合。每年选派辅导员参加上海市教委主办的各类专题培训班,提高了辅导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坚持定期召开学生工作例会,健全民主管理学生工作的机制,工作中立足于解决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引导辅导员自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新疆籍专职少数民族辅导员师生比为1:225。心理健康专职教师配比达到1:1153。
第九届上海高校辅导员团队拓展活动
学校积极探索落实辅导员双重身份,实现双线晋升,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提供选择,调动了辅导员的积极性。增强了辅导员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做到专职辅导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实行先培训、再考核、后上岗,为辅导员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建立辅导员考核、激励机制。将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辅导员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的重要指标,评选优秀辅导员与先进班级、优良学风班和优良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结合起来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可作为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的依据。根据学生工作实际需要,制定《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补贴实施细则》,合理核算辅导员工作量,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对辅导员严格实行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
佐证材料: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促进队伍专业化发展 学院举行2021年辅导员党史教育主题班会设计大赛
11)建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队伍在招聘录用、日常管理、培训培养、职称评聘、考核激励等方面的工作制度,落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党务工作队伍双重身份、双线晋升政策。(2分)
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思政教师队伍的管理培养。学校成立有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在配齐配强思政队伍班子工作中,学校选派党委副书记兼任思政部主任,直接联系思政部,并分管学工部、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
学校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2021-2023年党委会、院务会12次讨论思政部部门架构、思政课干部和教师配备、思想课程体系建设等相关议题。在制度保障给予指引和保障,制订并实施了《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意见》《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校秋季开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等6项制度,拟定《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前已在听取意见阶段。党政领导率先垂范,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推动思政工作和队伍建设,定期到思政部、学生口开展调研,每年约15次,每年召集思政队伍教师开展座谈5次,引导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引路人。
学校保障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各项经费投入,按每生每年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2018以来,申报马克思主义学校内涵提升建设项目资金34.8万元,申报民创项目资金71.85万元。学校目前已基本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设立高校专职思政教师专项岗位津贴的通知》要求,专职思政教师每月1000,专职辅导员每月500发放津贴,已于2022年7月执行。
学校制定发布了《教职工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加强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建立健全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实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师德师风表现考核“一票否决制”。思政教师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无学术不端、教学违纪现象。学校将思政教师队伍考核纳入教育教学考核机制和各类教师表彰体系中,建立定性与定量相补充,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和领导评价相结合,专业化导向与职业化规范相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2018年以来,专职思政教师队伍在校内“两优一先”评选中获得荣誉称号8人,“优秀党员”称号1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人。
学校十分重视思政课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的管理、培养、培训,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新时代高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精神,选派分管学生工作、宣传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兼任思政部主任,定期带领思政部班子成员开展研讨。思政部每学期多次专题研究思政课程建设,开展校际集体备课,攻坚突出问题。学校积极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台”工程,学校领导及各院系负责人上讲台为大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十四五”期间,学校把思政课作为人才培养核心课程,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深化改革。
佐证材料:
我院思政部教师参加上海市高职高专院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专题论坛
12)加强教师思政工作,健全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建设提升,规范教书育人和学术道德等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聘、导师遴选等各环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学生对师德满意率达到85%以上。(2分)
加强领导,构建师德师风组织保障,2017年4月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与人事处合署办公,全面统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发展培养,从组织领导、目标任务、措施途径等方面强化规范。通过组织保障,有效增强工作抓手,确保师德师风建设落细、落小、落实。
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及十项准则作为人才引进、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贯穿在校情认知、教学实务、素质拓展等培训主题中,着力引导新入职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化,以德立身、严谨治学,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开端。细化师德师风要求,依据十项准则,从爱党爱国、厚德敬业、崇教爱生、治学求真等方面制定济光教师行为规范,将其纳入新修订的《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师德师风考核细则》、《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手册》。把师德规范要求与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年终考核、评优奖励、工资晋级等挂钩,将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表现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对教师道德失范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触碰师德红线的行为,坚决一查到底,依法依规严肃惩处;教师出现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损害学生合法权益等行为,学校可单方面解聘;教师行为规范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为不称职;考核达不到优秀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考核结果合格及以上者,可参加评奖评优和下一年度职称晋升。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强化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考核,要求申报职称的教师对自己的师德师风以及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述职汇报,由校思政考察组进行评议。
优秀教师段文婷老师,带领新教师代表宣誓
遵义红色教育培训班
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班
佐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