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建设、思政教育、意识形态、文明文化、教育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实践和宣传取得国家级和市级成果。(3分)


    一、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以创建上海市“三全育人”示范高校为契机,按照上海市“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理念和要求,全面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学校“五四三”育人机制建设,打造多维度、众元素、全方位资源供给“三全育人”共同体,加快构建一体化大思政工作体系。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坚持高水平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努力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转化为谋划全局的育人思路、文明校园建设的精神动力、内涵建设的本领能力,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聚焦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高职学生成长规律特点,构建领导体制机制、统筹协调机制、保障运行机制、共建合作机制等四大机制,全面加强“三全育人”效能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建设,健全“三全育人”保障运行机制。一是加强工作组织领导和各层面统筹协调。学校党委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领导班子形成“思想政治引领、党建同质目标、党政同频共振、依法依规治校、坚持公益办学、牢记立德树人”共识,构建学校党委牵头抓总、基层党组织计划实施、群团组织带动响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二是全方位强化育人思想共识、政治共识和行动共识。学校举办专题研讨会、学习会、研修班,促进三支队伍的育人“五理念”提升;制定《济光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建立《济光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内生动力矩阵和范式结构,覆盖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所有方面的影响因子。三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驱动综合改革落地见效。学校将思政育人工作成效纳入党员干部岗位职责,纳入各级领导班子考核内容,以职业“四守则”作为部门和个人评优、评先以及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工作督查、考核和奖励机制。

    2021年度辅导员基础知识大赛


           开门办思政,增强育人工作的外在推力和内生动力,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一是发挥新时代“五老”在思政育人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和示范作用。学校引进了一批老专家、老学者、老教授、老党员、老工匠进入“关工委”,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二是与同济大学党建共建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济光学院主动对标对表一流大学党建和思政工作标准,立足自身办学定位,围绕基层党建、专业育人、美育提升、劳动教育等工程重点发力。2022年,济光学院建筑系教工党支部被上海市委组织部命名为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我校“五老”之一顾惠明负责的木工实训室获得“上海市劳模工匠育人基地”称号


          突出特色教育,通过“三圈”要素集聚发挥思政育人最大效应,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一是内圈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课程育人体系。学校围绕“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课程目标,促进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环境“六个创优”。加强马克思主义工程“精彩一课”建设,开设《服务中国》大国系列课程思政,建立以综合素养课、专业课教学改革试点为主体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完成426门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课程标准;开展第二课堂思政教育品牌共创活动,深度挖掘和提炼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德育元素。二是中圈聚焦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网络教育第三课堂打造“大教育”课堂。围绕迎接“建党百年”主题,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校内广泛开展大学生演讲比赛、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增强思政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开展“让青春在抗疫一线闪耀光芒”主题学习活动,广泛宣传我校两位被《人民日报》《文汇报》报道的退役学生抗疫事迹,发挥朋辈作用,将学子的抗疫感人事迹作为最有效的思政教育鲜活材料。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深入推进图书馆美育功能提升项目,举办“匠心向党·艺绘百年”文创作品展、“绘画作品中的百年历程”文献展,坚定大学生红色信仰。充分发挥“济光网络文化工作室”的人才孵化器和双创新引擎功能,开设“青春济光”网络四史小课堂,加强“济光微思政”网上案例资源库建设,有效发挥网络平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沟通育人的功能。三是外圈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格局。学校开展“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与60家单位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共建技师人才培养基地,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和三大项目,建立创新创业课程、训练、竞赛、项目培育、激励体系,构建学生实训、生产、服务、创业等一体化实践育人体系。四是大力弘扬工匠、劳模“大国精神”激活一切劳动育人因子。学校利用“劳动教育宣传周”,将育人工作向学生社区延伸,每年举办寝室文化节,引导学生崇尚“。

    济光党史宣讲团



    二、建筑系教工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2〕4号),公布遴选产生的11个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100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000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上海共有2所高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3个二级院系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42个基层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我校建筑系教工党支部成功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筑系教工党支部由13名党员组成, 支部委员会由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3人组成;其中一名教师为系党总支书记,一名教师为党总支纪检委员,党支部书记兼任党总支宣传委员。党总支书记与党支部书记均为双带头人。



           织密组织机制,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筑系教工党支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党委提出的目标及各项重点工作,扎根教学,奋力实现发展改革新突破,形成了“以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重点,以严肃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为关键,以促进党建与专业建设 深度融合为保障,以基层支部作用发挥和党员示范为引领,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群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党建思路。



    追寻“红色印记”脚踏实地“体验学”。以党性引领育人初心,在专业群层面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研选题紧扣党建与专业新融合,以基层党建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推动力,不断指引专业建设方向、强化三全育人效果。以“支部 ++”模式为抓手以党支部建设与专业建设“双融双促”的建设路径强化多主体联动、多层次协同以及专业群层面的互动创新。围绕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支部建设总体思路,打造 “支部 ++”多维度全面发展的党支部建设之路。


    老师荣获“2021年度上海市育才奖”

    “上海市育才奖”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于1995年设立,是为鼓励本市长期从事高教事业,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教育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近日,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公布了2021年“上海市育才奖”获奖教师名单,我院建工系葛东霞老师获此殊荣。



    葛东霞现担任建工系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作为有着二十四年工程结构设计、项目管理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及一级国家结构注册工程师,葛东霞老师于2014年3月怀着“育人造士,为国之本”和为建筑业培养更多适用性人才的理想和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从工程建设企业毅然投身于三尺讲台,扎根职业教育,彰显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风采。在我国传统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当下,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必须满足国家建筑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专业更具竞争力,让学生更受企业青睐。坚持跑企业实地调研,了解建筑企业对人才的新要求,掌握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及时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让学生能尽快的学习了解建筑信息化和装配式建筑的新技术,努力探索中高职贯通模式,申报的这一年她仔细钻研培养方案、申报方向、行业需求等,更于2018年成功申报中高职贯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装配式建筑方向人才培养的试点。葛东霞老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对接行业标准,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佐证材料:

    喜讯:我校建筑系教工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喜报:我院建工系副主任葛东霞老师荣获“2021年度上海市育才奖”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更多…











Copyright ©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 Designed by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