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教学科研综述
专业是学校的名片,专业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工作,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专业建设的成效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院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各项工作,促进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及实训项目建设。专业建设又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引领全院各专业全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专业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大大提升了专业内涵建设的质量。同时结合学院改革建设实际,要求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教研活动,学院也从政策和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取得了系列成果。
54.学科和专业建设(含“高原”“高峰”学科建设)有规划、政策和进展成果。
学院十三五规划中对专业建设和专业设置进行了整体布局规划,并且每年会适时地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经过充分调研讨论及时新增急需的新专业。经过特色专业建设,建筑设计专业与大型龙头设计企业结成联盟,企业全程介入育人,形成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现代施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建立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引领”的组合教学,校企订单的分流培养。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与上海最大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探索实施“校园双主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金融管理专业与中国人民银行宝山分行开展银校合作,以银行案例整合课程体系,培养金融证券、保险人才。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两个专业教学团队评为上海市级教学团队,建筑系副主任马怡红教授、建工系应惠清教授、建筑系副主任黄琪副教授被评为市级教学名师,土建特色专业群共有5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学院以特色专业为龙头带动全院专业的整体发展,大大提升我院的内涵建设。
学校设有院教学工作(学术)委员会,由各系(部)主任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院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教学副院长担任委员会副主任。院教学工作(学术)委员会是在院长直接领导下的全院教学与科研的指导、咨询、审议、评定及监督机构,对学院专业建设、重大教学改革事项、重大科研项目、政府扶持资金项目、晨光计划项目、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履行决策、评审职责,对全校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内涵建设的深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55.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协调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智库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有成效。
学院历来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支持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开展研究。教务处也根据上海市及学院的政策精神不断拓宽教师教科研项目申报渠道,在校内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项教科研项目,并争取各项政策和措施调动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特别是近几年学院正处于特色校、示范校建设的关键期,学院着力推进内涵建设,为各位教师的教科研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现在每年可供教师申报的项目类主要有:民办高校重点科研项目、晨光计划、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课题、上海市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课题、上海建筑职教集团课题、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项目等等。还有属于特色建设专业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类项目。一大批专职青年教师伴随项目建设茁壮成长,成为我院教学的一支新生代骨干力量。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院教师教科研项目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在研究的同时发表了百余篇论文,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方法或决策依据。例如:1.费越老师负责的晨光计划项目“强化品牌意识,培养高职广告设计人才的教育研究”,提出了尝试在现有的广告操作设计课程中融入品牌管理和品牌实践的相关理论,对部分课程进行重新调整和设计,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牌意识、扎实的设计操作能力。2.王叶梅老师负责的晨光计划项目“民办高职院校学业困难学生的个性特征分析和对策研究”,分析研究了学业困难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别差异等,提出了“注重学业困难学生个性的完善”等教学对策与建议,在教书育人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建筑系唐雁老师的晨光计划项目“基于信息化技术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软装饰课程体系的建设”对这个新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
56.改革科研组织、评价、投入等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
以往的教科研项目一般来源于教学实际,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开展教学研究,现在根据国务院、教育部对于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新精神,我院在组织教科研项目中也注重申报项目与行业产业发展的新观念、新技术的融合度,并且注重获得企业的技术支持。2015年我院申报并获得了一项市级产教研协同基地项目“基于智慧与绿色建造技术的产教研协同基地”,该项目由应惠清教授牵头负责,包括三个平台的研究开发:1.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平台;2.实习实训平台;3.技能大师工作室。本项目由本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研发团队,期望通过两个平台和一个工作室,为双师型教师培养、企业人员素质提升及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训练提供一流条件,最终使广大学生受益,使我院在科研能力提升、成果转化、为社会技术服务方面有一定提升。学院将在产教研协同基地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建立相应的机制。
图1 唐雁获得晨光计划项目
图2 护理学院金庆跃教授参加《妇婴护理技术》课程答辩
图3 建工系应惠清教授参观产教研协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