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文化育人综述
14.加强对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精神内涵的凝练,充分展示学校鲜明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追求。
学院秉承“求实求新,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以“修德,强技,求新,乐业”为校训,提倡“同舟共济,公益办学,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实施“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行业优势突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的高等专科职业院校办学战略,大力推进“三全育人”格局,全面加强育人工作水平。
学院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中心,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为学生的创业项目运行提供基金资助、运营场地与硬件设备,配备带队教师,施行由学生团队自主营运、教学单位与老师提供专业指导的项目运行模式,大力孵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业过程、积累实战经验、享受创新成果。
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开设“服务中国”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院长和党委书记领衔的八人专家教授组成教学团队,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弘扬现代工匠精神,以专家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用行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深入讲解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阐述“服务中国”的重要意义,强调服务文化的核心理念,加强学生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解和认同。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加大校园文明及师德师风建设,做好《济光讲坛》文化特色项目培育;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依托社团,为学生提供书法、诗词、绘画、乐器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探究与实践,让学生体验中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构建多层次、多样化新闻宣传平台,做好学校主页改版工作,加强策划,提高主流媒体的报道频次和影响力;组织开展第十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毕业文艺晚会、《指尖上的世界》钢琴演奏会、《走向复兴》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举办“我与母校共成长”毕业生成果展、济光LOGO纪念衫设计大赛、“我与校长面对面”茶话会、“难忘师恩”毕业班主题班会等12项毕业季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毕业氛围,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引导毕业生感恩母校、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组建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艺术团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技术人才为目标,目前有合唱团、器乐组、舞蹈组、表演组等四个组别,包括钢琴、小提琴、古筝、琵琶、竹笛等乐器,民族舞、现代舞、交际舞等舞钟,话剧表演、相声、动漫表演等表演形式,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参加学生逾百人。
提倡“绿色济光,健康校园”,广泛开展师生健身活动,丰富师生业余生活,举办了校运会、教职工乒乓球团体对抗赛、师生健身接力跑(走)、校园趣味运动会与游园会等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成效进一步凸显,广大师生自觉健身,校园群体活动蔚然成风,健身房每日进馆健身达1000人次。组建的啦啦操队参加2017年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团体健身操(高校组)比赛,获得了高职组第二名的好成绩,教职工参加上海市第八届教工运动会田径比赛、趣味类项目比赛获得了历年最好的成绩。
2016年,学校建设并开发校史馆等特色育人基地,着力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设立教师之家等,通过举办毕业典礼,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等各种形式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塑造以校训“修德、强技、求新、乐业”为核心的济光学院精神。
14.建设并开发校史馆、档案馆、专业博物馆、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等富有特色的育人基地功能。
我院自建校以来,积极加强学院育人实践基地建设。在校内设有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面积达1300m2,现有音乐社、街舞社、相声社、合唱团、话剧社、跆拳道社、悦书明礼社、曳步舞社、武术社等社团进驻。该艺术基地拥有开阔的舞台,完善的舞台设备,为学生提供班级活动、艺术排练、艺术展演等场所。除此之外,宝山区烈士陵园、淞沪抗战纪念馆为我院校外思想实践基地,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我院校史馆建于2013年,整个展示馆借助展板、展架等传统载体,配以图片、图表、图解等展示形式,集中展现了济光学院的发展历程,渗透校训精神和办学宗旨,表现济光特色的育人环境,主题鲜明,亮点突出,整体风格美观大方。
15.组织入学和毕业典礼、颁发奖学金等仪式,弘扬大学精神和学校传统。设立学校校园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学生艺术团队。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学商店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学院今年4月份启动第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此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崇德精艺,靓出创新”为主题,组织了一系列形式活泼、内容健康、主题鲜明、情趣高雅的活动。涵盖“思想类”“人文类”“技能竞技类”“体育竞技类”“文艺类”等五大类,共计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社团之夜”、“青年杯”辩论赛、“世界读书日,我们爱读书”签名活动、“校园的美”摄影大赛、用我的声音诠释你的经典——第一届影视配音大赛、“尊鼎杯”技能大赛、“无限度”结构大赛、手绘T恤大赛、三对三篮球赛、“五四”三二一,青年长征校园行、青年人!为母亲奔跑吧!等27项活动。以此“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精神,以创新和公益的精神为核心进行审美体验教育,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塑人功能,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先进文化凝聚和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投入学校建设中。校园文化艺术节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各系学生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更是宣传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艺术节时间虽然有限,但艺术的空间和创意是无限的。“崇德精艺,靓出创新”,济光学子将踏着艺术的脚步追梦未来,创造更绚烂的校园文化生活。
16.学生和教职工社团活动丰富,管理规范。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率达到90%以上。开设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选修课和讲座报告。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社团文化对于繁荣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院学生社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共有通识类社团26个。学院通过学生工作指标委员会积极推动,专业社团建设取得了初步成就,目前共有9个。学院团委通过举行社团之夜、社长培训、社团展示、社团社长沙龙等活动,推进社团建设。每年还对管理规范、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的社团给予表彰和鼓励。
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学是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我院从2009年起已将人文素质选修课程积极地纳入到学院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从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正式实施。所开出的选修课旨在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陶冶情操。为了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充实我院选修课科目,教务处面向全院教师征集选拔人文素质选修课课程,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开设选修课,同时聘请校外专家教师来校开讲。
目前,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主要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年内开设,共16课时,要求学生从中至少选修一门,教材以开课教师自选或自编讲义为主,考核方式为考查。目前人文素质选修课程库中已开设课程:《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欣赏》、《中国古代小说选读》、《摄影》、《书法》、《职业指导与就业素养》、《影视心理学》、《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园林花卉》、《网页设计与制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演讲与口才》、《弟子规解读》《论语选读与人生感悟》、《音乐欣赏》、《影视编辑》《版画设计》《形体礼仪与塑造》等累计达40门。人文选修课的开设大大丰富的学生的大学生活,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一条可行有效的途径。
学院重视对教职工之家的建设,市教育工会拨专款加大对教工之家的建设;学院工会主办、部门工会协办组织教职工健身、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成立教工合唱团,学院工会组队参加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上海高校教工合唱展示演唱会获优胜奖;“济光爱心妈咪小屋”正在申办中,为女性职工提供健康保健的活动场所。
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面积达1300m2。活动中心包含了学生社团开展社团活动的固定活动场所以及拥有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活动及会议的主舞台及设备,为学生提供班级活动、艺术排练、艺术展演等场所。
2016届学生毕业典礼
2016年高雅艺术进校园
我校教职工参加2016年上海高校教工合唱展示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