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理论教育综述
学院历来对“思政课”教学重视,从院党委、行政到各职能部门都大力支持思政课教学,包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拨付思政课教师的考察经费以及开展学生活动的相关经费支持,给予思政课教师发挥其特殊作用的平台,实实在在为思政课成为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创造条件。
1.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学校重点建设思政课,思政课教学改革有显著成果。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与二级院系行政同级的思政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
学院于2009年9月就按照上级教育部门有关要求设置了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政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服务于思政课教学。2015年11月又按照上级要求,经学院党委会研究决定,将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更名为“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分管领导是院党委书记祁学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由思政部负责课程开设与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一、大二每学期都开设《形势与政策》自2016年4月起,在党委的领导下,对形势政策课的教师队伍进行了加强与丰满,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学工部长、宣传部长以及部分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老师加入进来了,并不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考察、调研、集体备课。
2.思政课教学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学院把思政课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建设,严格执行教育部对该课程要求,2016年9月,《基础课》和《概论课》双双列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几年来思政部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一直致力于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把平时成绩进行细化,对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册完成情况、实践教学参加情况、实践作业完成质量等都规定了相应的成绩比例,每个环节必须达到最低标准,才能及格,促进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不断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思政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起到了主阵地作用。我院思政教师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以校内专职青年教师为主,均为硕士以上学历,2人为博士学历,具有思政教育背景,都是中共党员。兼课教师大都来自重点大学有经验的教授,通过以老带新,取长补短,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在教学实践中也大大增强了思政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思政教师主动义务承担课外学生社团活动指导,所指导的悦书明礼社于2016年6月获“上海十佳人气社团”称号。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德育处的各项教学研讨活动,选派专职青年教师参加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培训班、选派教师参加2016年8月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举办的全国第三届高职高专思政课培训班、前往建桥学院进行交流学习等活动,增强与校外的交流,拓宽视野。我们组织全体专兼职教师开展校内教学观摩等活动。积极组织思政教师申报和完成市级课题,提高思政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3.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网络宣传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通过社团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016年,学校举办第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邀请上海市优秀党员来我校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全面的党性教育。校团委通过组织不同主题的团日活动,加强对青年团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讨论交流等
形式来提高大学生对修身的认识,促进道德行为的规范化,倡导自觉遵守公德与文明和谐的生活习惯。
抓住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2016年暑期,根据团市委、学院党委的部
署安排,我校暑期社会实践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我校院团委、
易班以及各院系分团委都分别成立了暑期社会实践团,组织学生100余人到上海、绍兴、嘉兴、盐城、
桂林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重温革命史,重走长征路。其中,在2016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实践
大赛中,我校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实践大赛项目三等奖;李丽颖老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顾大龙、蒋曜
泽同学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4.定期开展干部是说那个思想调研,及时把握思想理论教育热点难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定期开展干部师生思想调研。思政部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师生座谈会,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善于发现和解决与思想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切实关心学生的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搭建建设成长发展平台,以解决实际问题带动解决思想问题。善于寓灌输于引导和渗透之中,在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中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图为思政部“寝室文化建设”活动交流总结颁奖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