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第十八期《济光讲坛》以“劳模进校园——对话·致敬‘大国工匠’吴祥明”为主题,专访全国劳动模范、我院原董事吴祥明。院长胡展飞及师生代表近五十人参与了聆听。活动由党委副书记刘丽主持。
吴祥明是德国德累斯顿大学荣誉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同济大学兼职博导、苏州科技学院兼职教授、英国皇家建造师协会会员。他是一位技术专家,还是一位管理专家。曾获得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一级劳动奖章,2000年、2004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
吴祥明长期从事大型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组织管理工作,创造了多项成功的项目管理建设案例,为我国工程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谈及自己的青年时代,他说道:“在我的年轻的时候,一边在工作中磨练具体操作能力,一边主动学习理论知识,这种经历是很扎实的。多年的自主努力学习和实际工作实践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吴祥明强调,具体实践和自主学习非常重要,要掌握好学习方法,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要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求真知。
阿尔巴尼亚的援建经历,吴祥明依旧记忆犹新。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大力援助阿尔巴尼亚,吴祥明在自己年富力强的30岁时被委以重任,援建阿尔巴尼亚钢铁厂。在此期间,条件的艰苦、工程的难度挑战并没有让吴祥明退缩,他迎难而上,很多知识从零学起。回到上海后,吴祥明又参与了宝钢的建设工作,当时国内还没有建设此类大型钢铁厂的经验,面对未知,他拿出了率先探索、敢为人先的勇气,积极学习国外优秀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建设和建筑企业的管理运营经验,并应用于实际之中,促成了国家的这项重大工业提升项目落地。
吴祥明在担任上海市计委副主任、上海市建委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时,直接参与和推动上海城市整体规划与建设。面对大工程建设项目,他总会先去充分学习了解工程所涉及的领域知识。在主动咨询、果断决策、充分协调下,他创造性地攻克了上海城市建设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在谈及浦东机场的建设,吴祥明讲到了解决机场选址问题和转移候鸟栖息地的实际案例,生动说明了在工程建设之中,建设者们要综合考虑细致复杂的各项因素,要前瞻性、开拓性、创新性去解决新问题。花甲之年,吴祥明又毅然接下了上海磁浮快速列车工程总指挥的重任。面对新任务、新挑战,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在三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下,建成了我国第一条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磁浮轨道系统。
访谈中,吴祥明谈及自己和济光的缘分,他动情地说道:在同济大学退休教师协会筹建济光学院时,他参与了学院杨浦校区的选址和建设,担任了第一届济光学院董事会董事,多次为学院献计献策,见证了济光的“成长”,为学院的快速发展和喜人成绩感到高兴。他最后寄语现场师生:每个人经历都不会相同,但是奋斗精神是一致的,在座的师生们要做好迎接挑战的思想准备,今后大家会遇到更加复杂的难题、更加新颖的科技创新,这需要我们秉承创新精神去勇敢面对。
访谈之后,师生代表向吴祥明献上鲜花和自行创作的精美画作。最后,吴祥明与在场师生亲切合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梦想对于每个人都敞开怀抱,但是要实现梦想却没有那么轻松,济光师生要以吴祥明为榜样,学习他的严谨治学精神和不惧挑战的非凡毅力,在梦想的驱使下变成新时代的奋斗者和实干家。